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00章 姜相以病乞歸?

關燈
第200章 姜相以病乞歸?

姜沃睜開眼的時候,已經是半夜了。

半夜?

她很快反應過來,系統說是【五十籌子暈一天】,原來是‘一天’,不是‘一天一夜’。就是只管十二小時,多一分鐘沒給。

她準時醒了過來。

何等趁火打劫的奸商啊。

*

桌上燃著一盞燈,照亮了床前熟悉的身影。

遞過來的溫水盞裏插著一根麥管,估計崔朝是想讓她不必撐著坐起來,就可以直接喝水。

然而姜沃搖頭:“坐起來才不難受。”

這個病癥,坐著反而比平臥舒服許多,甚至許多病人是坐著過夜的。

“好。”崔朝伸出手又停在半空中。他甚至不敢就去扶她起來,不知自己用力不對是否會讓她更痛苦。

崔朝是眼睜睜看她慢慢起身,似乎很熟練地找個了姿勢坐好。

心底是一陣細細密密的痛楚。

姜沃松口氣,坐起來果然覺得憋悶好了一點。

崔朝的聲音像是夜色裏的燈一樣,輕的像是一團光暈:“姑姑年紀大了,守你到臨近子時,我勸了許多次她老人家才離開。”這還是曜初沒敢說吐血的事兒,只說姨母在宮中病了吃了藥睡了。

至於朝中事,曜初就與崔朝說了。

“除了曜初轉達的,我也已經進宮去問過陛下了。你不必費神再說。”

姜沃一聽他去面聖來著,原本都半閉上的眼睛,又睜開了。反正剛暈完也睡不著,不如聽聽故事來分散疼痛和憋悶。

崔朝見她神色,就知其意,將今日下午的事兒,大略告訴了她。

“我聽曜初說過前因後果,就帶著這些年替陛下照管的田莊鋪子等產業入宮交還去了。”

要不是心絞痛,姜沃很想笑來著。

陛下這兩日真忙啊,人人都找他。

崔朝繼續道:“我能猜到,哪怕你突蒙此讒言猜忌,含屈自請解官,在陛下跟前必也得是‘忘己憂國恤君’的臣子。”這才‘堪為’宰相。

總不能宰相位置一沒,人設就崩掉,那豈不是顯得從前都是為官職裝的?

故而姜沃此生在皇帝跟前,都必得是一片丹心的樣子。

“所以我就去禦前‘不識大體’了。”崔朝還伸手試了試她的額頭,林奉禦囑咐過,要看看她夜間有無發熱。

俗話說:大恩成仇。其實內疚也是一樣的。

人性是很奇怪的,如果對一個人太過內疚,甚至可能會轉化成厭煩。說到底,人都不願意浸潤在負面情緒裏,哪怕是自己先對不起別人,哪怕這負面是由自身而起。

可以讓一個帝王傷感、內疚三分,但不能讓他內疚太深。

所以姜沃一點兒不推辭皇帝要給的侯爵和食邑,還會順勢求他幾件事。

只是沒想到‘手氣太好’,抽了個病癥,出門就吐血了,給皇帝著實驚了一下,想必讓皇帝心裏很過意不去。

崔朝想了想,不等她醒來,當天就入宮‘找補’去了。

*

皇帝見他進門就要求交還這些產業,便與他解釋了幾句今日事,之後嘆道:“子梧,你最知道朕的為難,何必如此?”

然而崔朝很幹脆很直接道:“臣知道陛下的為難,那陛下可知臣的為難?這些賬簿再留在家中,臣睡不著——只怕哪日被抄家,成了貪墨皇家財物的罪證。”

皇帝都怔了:“子梧!你這是什麽話?”

崔朝行個禮走掉了。

皇帝:……

這一切發生的太快,從崔朝請見進門到他走人,程望山都還沒來得及退出去。不得不眼睜睜看完了這一幕,這給程公公後悔的,腸子都青了。

不過,程望山卻見皇帝沒有他想象中的大怒。

皇帝只是靜靜坐了片刻,甚至伸手翻了翻案上摞的,加起來得有半人高的各色賬簿——這還只是今年的。

“先收起來吧,等他氣消了再說。”

程望山上前收拾的時候,就聽皇帝似乎自言自語了一句:“還好。”

還好?程望山又不懂了。

而皇帝想的是:還好,他沒有求見後,恭恭敬敬跪下給朕請罪。

*

崔朝面聖的故事講的很快,因實在整個過程也很簡短。

他聲音放的越發輕了:“接下來,我只陪著你養病。之後,咱們離開長安四處走一走。你之前不是說想看滕王閣嗎?

咱們去尋滕王。”

寧願去見傳說中‘驕奢淫逸’的滕王,也不想看這些道貌岸然之人。

姜沃:好哎,邀請初唐四傑一起去看滕王閣。多好的文章和典故啊,決不能給後世莘莘學子只留下一篇《滕王閣序》。

不過……

她還沒問,崔朝已經回答道:“至於鴻臚寺少卿之職,我辭官的奏疏,就在那些賬簿裏。”皇帝看沒看見就不知道了,反正剛才皇帝留下了,那明日他就去找裴行儉辦手續。

說完今日事後,崔朝問道:“你想歇著,還是我尋個話本念給你聽?”

卻聽姜沃忽然道:“七日。”

“什麽?”崔朝略想了想才明白:“是了。還有七日,就是正月十六的大朝會。”

原本在這個大朝會上,二聖會下詔,令姜沃接任尚書左仆射。

而現在……崔朝聲音微冷:“是啊,算來距英國公仙逝,尚不過二十三日。”

姜沃聽他提起英國公,忽然想起:就在一月前,自己還特別‘高人風範’篤定回答了英國公那句‘家族之劫能否化解’——‘我在,就能。’

然而……她光速就不在(朝堂)了。

不知淩煙閣畫像到底有沒有英魂常駐,若是英國公看到這一幕,會不會驚訝和擔憂?

那等離開長安前,去與英國公解釋一下吧。

請他放心,她還會回來的。

**

鹹亨二年正月初九。

自吏部起,有一道詔書像是長了腿一樣,不過一日遍傳朝野,無人不知!∞

曾經所有人(東宮某些朝臣除外)都以為,將要在元宵後接任尚書左仆射的姜相,竟然辭相位。

最令人震驚的是聖人允準,賜封姜侯,準離朝堂。

吏部作為地震的最中心帶,新任吏部尚書裴行儉,久久望著他面前待處置的奏疏。

裴行儉從來沒有想到過,他做吏部尚書的第一日,要落下印的,竟然是姜相的辭官表。

很簡約的一張奏疏,很有姜相的風格。

字句分明,裴行儉不由低語出聲:“以病乞歸……”

他不信。

不只是他,朝堂內哪有人信呢?

*

正月初九。

吏部風起雲湧風聲鶴唳之時,姜沃正繼續保持端坐位,看著對面銀發但黑臉的師父。

“師父……”

她才剛稱呼了一聲,就聽李淳風直接打斷道:“果然,論起讖緯之術,我還是不如袁師。他當年攔著我不去向先帝稟明‘日月當空’那一句讖語,實是先見之明。”好在如今朝上還有皇後。

姜沃聞言笑道:“是,師父說的都對。所以我聽師父的把官辭了。”

見李淳風臉色更差了,姜沃立刻做認錯狀,低頭叼麥管喝藥,不拿這件事玩笑了。

李淳風這才繼續道:“辭官也好,等你病好了,跟師父出海看看吧,天地寬廣,實不必拘泥於此。”

說起出海,不免想起先帝與粲然貞觀,李淳風到底一嘆:“哪怕是讖緯之師,也不能免俗,依舊盼望先帝一手開創的大唐能永昌。”

姜沃:?

不過她腦海中這個問號,是替李淵‘?’的。

想來高祖若是聽到這句話,必然會滿臉問號:好家夥,什麽大唐忠臣啊這是,直接屏蔽我這位開國高祖是吧!

李淳風嘆氣過後,見弟子裹著厚厚的大氅坐在圈椅上,臉色煞白,又由嘆轉怒,冷聲道:“好好養著吧,等春暖了咱們就走。”

“師父等等。”

姜沃緩了緩一陣憋悶道:“師父自乾封年回京後,這五年來,不是一直在為朝廷編寫新歷法嗎?”

歷法的重要性,在某些程度上,絕不次於禮法!

歷朝歷代頒‘歷法’,就是朝代權力的象征。

用最直接的例子就可以證明——當年劉仁軌去打倭國與新羅的時候,就只用說一句‘欲掃平東夷,頒大唐正朔!’

所謂正朔,正有歷法之意,亦代表著正統。

大唐之前的歷法,還是大體沿用《皇極歷》《大業歷》等隋朝歷法,只是按朝代修改了。

但李淳風在制出羅盤,又親自出海在各地觀星後,就對‘日行盈縮、月行遲疾’等過去遲滯的難題,有了新的破解之法。

因而自乾封後回京,李淳風一直在獨自研究新歷——倒不是姜沃這個做吏部尚書的弟子不給自己師父分人。

實在是院士帶不了大學生或是高中生。

太史局的人去了也陪著瞪眼,還不如等李淳風研究明白一個點,給他們分點數算的活。

“師父年前還跟我說,新歷只剩下歲差的重算,就修好了。”

李淳風冷著臉道:“你病糊塗了,沒有這回事。”

“修歷何等艱難,只怕再過二十年也修不好。”

姜沃從大氅裏伸出手,堪堪來得及拉住李淳風一點袍袖:

“師父先別走!”

皇後攝政的新氣象,多配新歷法啊!

**

鹹亨年實在一點也不諸事亨通!

以上,是尚藥局上下的想法。

這一年的正月,尚藥局的大夫們簡直要瘋。

其實原本正月裏,尚藥局是最清閑的——哪怕有點小病小癥,一般人也不會在元宵內就尋大夫,生怕給一年開一個壞頭。

但今年不一樣了,尚藥局熱鬧的像是新歲前的東西市!那叫一個人來人往絡繹不絕,還各個問東問西。

而作為‘第一見證人’,林奉禦更是險些被逼得也當場吐血給人看!

此時,距離正月初九那道震翻朝堂的‘姜相請辭奏’,已經過了兩日。

京中水深,什麽皇親國戚世家簪纓都是紮堆論,這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,不過兩日,就扒出了不少蛛絲馬跡——

紫宸宮那日固然沒有閑人,也無人敢去窺探二聖居所。

但,此事可不只有紫宸宮知道,起碼東宮裏不少人的反應就很奇怪。

而且,很快就有目擊證人表示,那日姜相確實是坐轎輦出宮,到了宮門口又換了馬車,全程都是安定公主陪同,又有林奉禦一路隨行至家中。

故而,林奉禦倒了黴了。

“姜相……姜侯真病了嗎?”

他這兩日被明問暗示了無數遍相同的問題。

說來,能在尚藥局幹一把手,常年隨侍病中的帝王,林奉禦不是不能抗壓的人。但這次情況太特殊了,原本他只用承受皇帝一個人的喜怒無常和威壓,多年下來已經習慣了(畢竟沒人敢跟他打聽皇帝病得怎麽樣)。

可這次,所有人都沖著他來了!

而這次的事兒,涉及的又全是他一個說不對,只怕就得賠上自己腦袋的人物。

如此不過兩日,壓力過大的林奉禦倒是真的病了。他忽然起了高熱,直接在尚藥局就栽倒了。

而病倒的林奉禦,忽然有一種‘我解脫了’的感覺。

帶著這種解脫感,林奉禦又想起自己這一病的來源,心有戚戚:這朝堂之上壓力也太大了,自己才撐兩天都病了,那姜相心脈斷續而吐血,他真是一點兒也不奇怪。

而林奉禦這一病,流言更是甚囂塵上——姜侯的‘因病乞歸’必然是不尋常啊,看看,尚藥局的奉禦,都‘畏懼致病’了。

繼續扒吧!

有時候特意擺出來的真相沒有人信,只有那種格外隱秘的傳來的流言,才會被人深信不疑。

而所有的流言,不說條條大路通東宮吧,至少也是八條裏七條跟東宮有關。

*

鹹亨二年正月十一。

太子請見皇後。

媚娘在紫宸宮側殿,隔著禦案,隔著案上堆疊的奏疏與七枚玉璽,久違地等來了太子。

這樣說,其實並不準確。

因太子素仁孝,晨昏定省是再不錯的。每日晨起都會來跟帝後省視問安。

但母子兩人好好坐下來說一說話,是很久沒有了。

畢竟這兩年,主要是皇帝在親自調理太子。

而媚娘已經放了北門學士過去,也能感覺到太子對此的不適,因此她出言教導太子的時候反而少了——

也是因為無話可說。

更因‘問跡不問心’。

她無論對太子說多少寬慰開導之言,無論太子答應的多麽動容,但依舊有‘皇後代政’這個鴻溝橫亙其中。

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她退回後宮,不再理政。

然而媚娘,又是不會退的。

*

太子看起來很不安:“母後,姜相病得如何?”

媚娘不答這句話,她只是問道:“弘兒,你去向你父皇提起‘姜相或有引朋黨之嫌,更甚有動搖東宮之意’時,到底是如何想的?”

未待回答,皇後語氣加重:“太子,你為東宮儲君,卻對宰輔之臣出此誅心之言,你有想過,姜相該如何自處嗎!”

你是太子,你對某個臣子露出些懷疑之意,後果有多嚴重,你想過嗎?

做一個決定前,都不知道最壞的後果是什麽,普通人可以,但太子如何能行?!

太子原本就立在案前,見母後罕見動怒,更是垂首認錯。

且被皇後這樣疾言厲色一逼問,他不由便將自己所思所想道來。

“母後,我只是不願將來萬一……與姜相走到父皇與舅公那般。若是將來真如此,母後豈不是更難過?我又如何見弟妹們呢?姜相若是做工部尚書,做姜侯,豈不彼此安心?”

甚至用東宮某些臣子勸他的話來說:此時退去才是對姜相最好啊。

只看先帝一朝,多少重臣折在廢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的爭鬥上?

*

聽完太子的話,媚娘甚至與皇帝一樣頭痛起來——因她知道太子也沒說謊。他真聽了信了那套‘防微杜漸’的話。

媚娘已經完整知道了那日的對話,起初臣子諫他‘姜相結黨’,太子還算知道嚴重,也會制止,但逐漸就被說服了。

媚娘看著眼前的太子,只想道:若是你思考的不全面,其實也可以不思考。

最怕的就是思考一半,還思考的特別多,旁逸斜出。

*

紫宸殿中,母子之間一片沈重寂靜。

在寂靜中,媚娘忽然想起姜沃與她說起的,英國公生前所托——生怕子孫不肖,將來幹出似房家、杜家子孫一樣謀反的大罪,連累家族敗亡。

當時媚娘還感慨了一句:他們已然是國公府子孫,父輩掙下偌大基業,若是自己有能為,可將家族發揚光大更上一層樓更好。

若不成的話,少惹事不就好了嗎?也可以安享尊榮。

媚娘現在發現,這種‘站著說話不腰疼’的回旋鏢紮在了自己身上。

問題就在這兒了——

每一個認真‘思考’的人,都覺得自己很英明,想的很透徹。

就像房遺愛參與的那漏洞百出的謀反,就像杜荷跟著大公子李承乾謀反,其實都沒搞清楚李承乾的真實想法一樣。

他們也一定不會覺得自己做事荒謬,一定也覺得很是‘深思熟慮’‘精密策劃’過了。

媚娘這樣想還有點奇異的安慰:看看房相杜相,房謀杜斷、一世輔國的本事也完全沒遺傳到子孫身上啊。

*

“母後……”

太子的聲音喚回了媚娘的思緒。

她不欲再跟太子繼續談朝堂局勢,而是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一張紙。

“太子素重禮法。”

“既如此,今日我給太子布置一道功課。”

“你回去細思。”

太子忙上前接過來。

“子之事親也,三諫而不聽,則號泣而隨之。”[1]

若是子諫父母,三次諫言父母依舊不聽從,就不該再說,哪怕是哭著也要順從追隨父母!

她已經完全不再期盼太子能真的理解她,跟她站在一方。

媚娘如今要的便是:太子、東宮盡可以不認同她——

但不得不從於她!!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